你听说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吗?
所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服务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范围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在这个“圈”,15分钟内,解决柴米油盐,体验休闲玩乐。养老、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串联的是生活“幸福圈”。
(资料图)
2021年10月,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确定了30个,名单显示,北京市东城区、石景山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运城市,上海市长宁区、普陀区,湖北省武汉市等入选。2022年7月,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公布,北京市西城区、天津市河西区、河北省石家庄市、山西省太原市等50个地区上榜。
试点工作开展近一年多,
成效究竟如何?
老百姓获得了哪些便利?
咱们来一探究竟......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探访
中新生态城:“一圈多能”
“一站式”社区中心、“银发”智能服务平台、智慧健康小屋、便民早餐车……作为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试点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把公共服务与居民需求拧成“一股绳”,畅通城市微循环,让便民生活圈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甜甜圈”。
家门口的菜市场、街道对过的商超综合体、十字路口旁的“口袋公园”、沿街可见的大小餐馆、步行可达的电影院、社区医院和图书馆……“一圈多能”是中新天津生态城便民生活圈的最大亮点。无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老幼群体,都能在“圈内”满足日常生活和文娱所需。
作为城市的“小细胞”,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补”业态在便民生活圈同样不可或缺。
中新天津生态城新鲜汇菜市场入口处,一家自行车修理店很是显眼。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店内,各类胶皮轮胎、配件堆放在一隅,扳手、剪钳等工具挂满墙面。店主老刘正快速旋转自行车车轮,寻找破胎部位。
同样让附近居民感到格外踏实的还有菜市场内老卞的配钥匙店。“需要配钥匙、开锁的顾客大多都比较着急,每次他们找到我,都会长舒一口气。”老卞说,“基本每天都有五、六位顾客光顾”。
新鲜汇菜市场物业负责人陈涛说:“自菜市场建立以来,我们专门引入了这些‘小修小补’的微利服务商户,让他们在社区周边找到生存空间的同时,打通居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天津鼓励采取“一点多用”、服务叠加等方式发展微利业态,通过租金减免、点位优先、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修鞋修伞、配钥匙等“小修小补”的便民店铺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身体不适怎么办?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社区医生还可以实现“秒问诊”。当居民感觉身体不适时,只需轻点家中配备的智能设备屏幕,就可以实现远程问诊。
在智慧赋能下,便民生活圈的应用场景正在走向“云端”,精准匹配居民所需。社区服务中心“健康e站”“银发”智能服务平台、各类便民生活小程序……触手可及的便利进一步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感。
红桥区丁字沽街道:一刻钟的便利
和不少人一样,红桥区丁字沽街道十二段小区退休居民李新柴米油盐生活的一天从菜市场买菜开始。最近,家门口的丁字沽零号路菜市场建成投用,让他又多了件高兴事儿。
“以前买菜要到一公里外的永丰楼菜市场,走一个来回得半个多小时,要是买得多,拎着还挺沉。”老李告诉记者,丁字沽零号路菜市场所在位置之前是一片棚户区,2019年拆迁以后,地块就闲置下来了。考虑到周边老旧小区多,为了方便老年人买菜,区里在征求居民意见后,建设了一座标准化精品菜市场,面积有620平方米,能够满足周边10多个小区上万居民的采买需求。
“生活越来越方便,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你看这市场还做了个小程序,可以线上下单、送货上门,多好!”老李笑着说。
一大早,“收获”颇丰的老李在回家路上习惯性地推门走进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他告诉记者,眼前这座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服务场所,前身其实是个废弃锅炉房改造的小平房。
同样得益于棚改,这里摇身一变,建起了拥有18间功能室,能提供老年人就餐、日间照料、图书阅览、健身锻炼、心理咨询、矛盾调解、青少年活动等诸多便民服务的温馨家园,老李最爱的乒乓球室就在其中。
看得着、摸得到的幸福变化还有不少,离老李家不远,红桥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项目已于去年底开工,今年将完成主体建设,预计明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丁字沽小学扩建工作也已纳入规划,扩建后,将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会是现在的4倍多……
从一日三餐到锻炼休闲,从医疗服务到孙辈教育,老李说,老百姓的幸福就在这“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里,“这就是我们心中的高品质生活。”
天津:力争2025年建成5个国家级试点行政区
2021年11月,天津面向全市制定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落实措施分工方案》,开启便民服务“加速度”。日前,天津市商务局发布了“天津市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动态地图”,更大范围内,搭载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天津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了“数字大脑”,社区生活指数、业态分布和布局、日消费分布和社区热搜榜等数据实时显现。天津市商务局表示,未来,天津将持续推动生活服务业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数字化升级,提升生活服务业治理智能化水平,打造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便利化、标准化、智能化、品质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圈出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感”。
如今,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的便民生活圈在天津越来越多,涵盖各类商业网点、便民设施十万余个,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据悉,2025年之前,天津市将力争建成5个国家级、10个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区,累计打造126个一刻钟便民示范生活圈。
商务部:三年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日前,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结合前期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
“总体考虑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城施策、有的可能还要‘因圈施策’,不能一个标准、一个模子去套,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特色化,优化社区消费空间布局,配强消费载体设施,提升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丰富多元消费业态。”王文涛说。
据介绍,近几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分两批在80个城市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便民服务进社区、进居民点。截至今年2月份,已建设1402个便民生活圈,服务社区居民3200多万人。
王文涛说,将在前期基础上进行总结,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力争到2025年让有条件的城市都行动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一是发展“一店一早”。“一店”是便利店,满足步行15分钟能够买到日常生活基本所需;“一早”是早餐点。要推动更多连锁化、品牌化的便利店和早餐点进社区,同时引入一些特色的、传统的、创业的多元市场主体。
二是补齐“一菜一修”。“一菜”是菜场,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改造提升各种形式的菜市场,更关注环境、卫生和质量的把控;“一修”主要是日常的配钥匙、修鞋等。
三是服务好“一老一小”。“老”就是老年康护,“小”是幼儿托管,建设完善一些服务设施,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王文涛表示,要把居民所需所盼、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一刻钟生活圈建成社区居民的“幸福圈”。
责编 蒋赛赛
检校 张小楠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