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 活动目标
3、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元宵花灯多样的美。
(相关资料图)
4、 大胆讨论制作花灯的方法并尝试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5、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6、 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7、 活动准备
8、 环境准备:在教室或走廊布置出一块区域用于幼儿悬挂制作好的花灯。
9、 课件准备:“元宵习俗”组图;《元宵节》动画视频;“花灯展”组图;“花灯”手工组图。
10、 材料准备:塑料瓶、纸盒、剪刀、彩色笔、颜料、绳子、彩纸、皱纹纸、橡皮泥、吸管等。
11、 活动过程
12、 一、出示组图请幼儿说一说元宵节的习俗
13、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你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呢?
14、 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吧。
15、 二、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16、 元宵节有这么多好玩又有趣的习俗,那你们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17、 三、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18、 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造型”,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造型。
19、 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色彩”,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色彩。
20、 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图案”,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图案。
21、 四、出示组图发放材料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22、 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23、 出示手工组图“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花灯的制作方法。
24、 发放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制花灯,教师巡回指导。
25、 引导幼儿从花灯的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分享作品。
26、 请幼儿将制作好的花灯布置在环境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共赏花灯。
27、 教学目标:
28、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9、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30、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对色彩的渐变的兴趣,体验出纯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
31、 教学重点:
32、 了解纯度的概念,感受纯度渐变的构成规律,练习掌握其绘制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索纯度渐变的规律,绘制丰富的纯度渐变图案。
33、 教学过程:
34、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35、 二、导入新课:
36、 师吟诵《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7、 我们都学过哪些色彩方面的知识?板出课题
38、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39、 三、讲授新课:
40、 师介绍纯度、色相、明度合称为色彩三要素。
41、 师吟诵唐代杜牧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42、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色彩的纯度的理解,派代表进行汇报。
43、 阅读小知识,了解纯度的概念。
44、 师吟诵南朝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45、 欣赏书中的画家作品,感受色彩的纯度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46、 小组讨论:
47、 A、说说书中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纯度是如何变化的?
48、 B、什么是复色?
49、 C、色彩的纯度与调色时颜色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50、 D、对比纯度变化的作品,哪一幅纯度高,哪一幅纯度低?分别给人怎样的美感?
51、 E、使一种颜色的纯度发生变化,有哪些方法?
52、 四、艺术实践:
53、 用色彩纯度的变化画一幅画,要正确调色、涂色,保持作品的干净、整洁。
54、 设计意图:知道色彩三要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色彩的纯度,体会纯度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多练、多看,重视合作学习。
55、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56、 渗透《弟子规》中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57、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58、 五、课堂总结:分组展评优秀作品。
59、 六、板书设计:
60、 课题
61、 高纯度(加入灰色或其他色)→低纯度
62、 教学目标:
63、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64、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65、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66、 教学难点:
67、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68、 教学突破:
69、 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70、 教学准备:
71、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课件
72、 教学设计:
73、 一、导入新课
74、 课件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75、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76、 二、讲授新课
77、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78、 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79、 (1)课件介绍画家
80、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81、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82、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
83、 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84、 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如果要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色彩或彩纸?
85、 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
86、 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87、 三、作业设计:
88、 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或画一幅色彩画。
89、 学生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90、 四、课堂小结:
91、 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
92、 一、教学重点
93、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94、 二、教学难点
95、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96、 三、课业类型
97、 工艺制作
98、 四、教具准备
99、 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100、 五、学具准备
101、 剪刀、胶水、彩纸
102、 六、教学过程
103、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104、 (二)导入新课:
105、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06、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107、 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108、 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
109、 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110、 (三)讲授新课
111、 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112、 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113、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114、 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
115、 (教师辅助演示)
116、 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117、 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118、 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
119、 教后记:
120、 看谁涂得更好看
121、 分析:
122、 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本课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面、线、劝、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觉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3、 教学目标
124、 运用想象,按自己的意愿,画出一张漂亮的画。
125、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6、 教学重难点
127、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128、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129、 课前准备:
130、 让学生带来各种颜料
131、 教学时间
132、 二课时
133、 教学过程
134、 一、评述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作业,引入课题。
135、 二、新课教学
136、 讲一讲各种绘画材料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137、 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在同一幅画中进行绘画。
138、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画一些简单的图案,用各种色彩美化画面。
139、 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乱涂。
140、 三、指导学生作画,巡回指导
141、 学课本中的范画如“我的小手”,通过命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142、 学生自己命题:xxx花朵,或小脚进行创作。
143、 教学目标
144、 (一)通过感知活动,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共性;
145、 (二)在游戏中教会学生观察和会提出问题,能用绘画工具大胆地表现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146、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147、 课前准备
148、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各样能滚动的物体,水彩笔、油画棒;
149、 教师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实物等。
150、 教学重点
151、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地有趣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152、 教学难点
153、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154、 教学过程
155、 (一)导入新课
156、 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157、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板书课题:《滚动乐园》
158、 (二)联想观察
159、 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
160、 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
161、 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
162、 (三)对比感受
163、 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
164、 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
165、 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166、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
167、 (四)感知体验组织游戏
168、 (五)观察联想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
169、 (六)欣赏作品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170、 (七)愉快表现提出作业要求。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八)讲述评价
171、 (九)课后拓展
172、 教学目标:
173、 体验与发现:
174、 体验人物夸张和乐趣,发现舞蹈动态的美
175、 实践与创造:
176、 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舞姿的创作。我为老师跳个舞
177、 欣赏与评论:
178、 欣赏作品的色彩的动感,并能口头表达。
179、 知识点:
180、 知道我为老师跳个舞画中的前后主次关系。我为老师跳个舞
181、 技能要求:
182、 运用油画棒涂染的绘画方法表现画面。
183、 教学重点:
184、 画出夸张的动态及舞蹈动作。
185、 教学准备:
186、 教具:
187、 油画棒、记号笔
188、 学具:
189、 油画棒、记号笔
190、 课时安排:
191、 2课时
192、 教学过程:
193、 一、欣赏导入
194、 让同学回忆电电视里、生活中和节日活动的欢乐舞蹈的气氛,小组自编舞蹈,以表达对老师的祝贺。
195、 做到某一个动作时请他停止不动,保持原动作。然后让学生讲述他的姿态是怎样的(手脚如何放的)?老师在黑板上把他的动作画下来。
196、 二、绘画过程:
197、 (1)先画一个舞蹈动作。
198、 a、用涂染的方法来创作。
199、 b、涂时从中心向外涂染。
200、 可以外向内涂染。
201、 可以涂圆的可涂长的。
202、 只要你需要什么造型,想涂什么造型可随意的出现。
203、 c、用涂染的方法画出动态夸张的舞姿者,同时要注意色彩的浓淡搭配。
204、 d、跳舞的动态大胆创作,可打破双脚着地的常规,也可画出翻跟斗的、倒立动作。
205、 (2)一个人跳舞很单一,不热闹,要体现快乐的场面,用涂色的方法,画出许多跳舞的朋友。
206、 三、作业要求:
207、 能画出跳舞人的动态感觉。
208、 能用前后重叠的方法进行创作。
209、 四、评讲
210、 看谁跳的最美。
211、 教学目的:
212、 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与感受泥土;
213、 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214、 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215、 教学重点难点:
216、 尝试用泥表现生活,塑造形象掌握团、捏、揉、和、接、插等手法的运用。
217、 教学准备:
218、 器皿、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土、水、泥(橡皮泥)
219、 教学过程:
220、 一、导入:
221、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泥土)-----------揭题
222、 二、辨别:
223、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224、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25、 闻一闻: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226、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227、 三、交流: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种花、种粮食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228、 四、尝试:泥与土有没有区别?(土较硬,泥较软。)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型的泥?(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229、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230、 五、玩泥: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各种方法:捏、搓、团、压、印、揉、拉等。
231、 教学目标:
232、 了解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233、 教学重点、难点:
234、 重点: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认识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35、 难点:学生将颜色调和到合适的浓度。
236、 教学准备:
237、 学生准备红、黄、蓝三种水彩颜料,吸管一根。小毛笔、水罐、纸、小抹布等。
238、 教师除准备颜料外,还需准备好相关图片。
239、 教学过程:
240、 一、导入:
241、 欣赏精美的图片,对比彩色画面与黑白画面,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了解自然界中色彩的丰富与美丽。
242、 二、学习、发展:
243、 老师根据同学们得总结,做一次范画,让学生明白调好颜色是关键。
244、 学生练习调色,鼓励学生大胆试验,汇报自己的发现。
245、 三、共同探索
246、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247、 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
248、 奇思妙想做一做,对画面进行添加,使构图更加完整,情节更完美。
249、 除了吹的方法以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好方法来让这三个好朋友一起玩耍呢?想一想、做一做。
250、 四、收拾与整理:
25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通风的窗台或地面晾干,保持作业整洁。然后用抹布清理桌子,最后将水罐等洗净。
252、 五、作业设计:
253、 用红、黄、蓝三种颜料制作一幅优秀的作品。
254、 活动设计背景
255、 秋风起来啦,树叶像彩蝶翩翩起舞。好奇的孩子们在树底下忙得不亦乐乎。这样情景当然不能错过,引导孩子用树叶来拓印的大好时机。
256、 活动目标
257、 1.通过观察和了解树叶的奇妙以及树叶的外形和叶脉的不同之处。
258、 2.了解拓印的方法,乐意与同伴探索交流。
259、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260、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261、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262、 教学重点、难点
263、 使幼儿学会拓印树叶的方法,从中得到乐趣
264、 活动准备
265、 幼儿:各式各样的树叶若干,厚薄画纸人手一份,蜡笔每桌两盒,胶水每桌2个。
266、 教师:事先做好的挂图
267、 活动过程
268、 1.幼儿自由介绍各种奇妙的树叶
269、 教师:你们搜集的树叶都是什么样的,有谁愿意和大家介绍下自己带来的树叶。
270、 幼儿自由介绍个子搜集来的树叶,大家欣赏交流树叶的特点。
271、 2.欣赏教学挂图中“奇妙的树叶”,感受树叶,叶脉的奇特之处。
272、 教师:请大家欣赏了一些奇妙漂亮的树叶(引导幼儿自由想象)。老师考考小朋友,看看谁的小眼睛最漂亮,小脑袋最聪明。
273、 “小朋友看到图中的这些树叶,大家想到了什么?好像什么?与平时我们见到的树叶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274、 “这些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中间一条一条的小线线(叶脉)谁知道是什么,谁能告诉我”?
275、 小结:秋天到了,小树叶们都换上了新衣服,离开了自己的妈妈,他们都到哪去了?树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会着急么。小树叶都离开了妈妈,它们还回回家找妈妈么?什么时候还会去找妈妈呢?(当春天来了小树叶就会回来找妈妈了)
276、 3.出示拓印画,引发幼儿对拓印画的兴趣。
277、 教师:这里有一副奇怪的画,从这副话里面,小朋友们能看到些什么呢?画里面又藏着些什么呢?谁能看出来?
278、 4.引导幼儿观察拓印画,讨论怎样进行拓印。
279、 教师:画里面的树叶是怎么样画进去的?可以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引导幼儿对拓印画的兴趣
280、 阅你读幼儿用书,了解拓印树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81、 1>先选好树叶,可以用一种或者两种.
282、 2>然后把树叶用胶水贴在厚纸上做底板固定住,把薄纸铺在上面固定好。
283、 3>再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蜡笔均匀地涂在薄纸,进行拓印。
284、 5幼儿动手尝试拓印画。
285、 教师:大家想用什么样的树叶拓印呢?想怎么样拓印呢?
286、 1>幼儿分小组进行版画游戏
287、 2>在幼儿练习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手上脏了及时擦干净,鼓励幼儿发挥独创性设计出新颖的拓印画。
288、 3>把印好的画用蜡笔进行装饰成各种各样的树叶拓印画。
289、 6.互相交流各自拓印的过程,并讨论,分析成功与否的原因。
290、 教师:请大家说说自己刚才是怎么拓印树叶的,拓印出来了吗?为什么?
291、 小结: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只有画面产生凹凸不平时才能拓印的,树叶可以拓印出来,拓印的时候,要把上下两张纸固定好。
292、 7.幼儿根据刚才的发现,再次进行拓印画的尝试。
293、 8.展览、欣赏各自拓印画的作品,分享、尝试探索拓印画带来的快乐。
294、 延伸活动
295、 下节课也可以提供不同的拓印工具(颜料、油画棒、铅笔、水笔等)和不同纸质的纸张。引导幼儿探索什么材料拓印的清楚,也可以选择树皮、轮胎、布条、不同粗糙程度的墙面等一些其他有纹路便于拓印的东西。由拓印引发幼儿对不同物质的表面机理的关注兴趣。
296、 教学反思
297、 整个活动幼儿们的参与性都是很强的,掌握了一定的捏贴技巧,在拓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制作出了各种形态与颜色的树叶拓印,而且能积极的与教师配合探索拓印的方法。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