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11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包括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持续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以具体任务的方式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作出了具体细化安排。
这是继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到今年8部委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之后,国家层面上就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出台的又一份重要文件,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明确了方向。
纵观11项改革重点任务,核心指向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其实质和本意就是引导职业院校回归到职教“三教改革”上来。而“三教改革”怎么改,就要抓住重点,盯紧关键,突破难点,聚焦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重大关切,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现代性。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重点。基于此,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首要的就是要抓住产教融合。在制度设计、政策举措上加快改革,力争产教融合取得明显的成果建设。《通知》提出要在地区层面部署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在城市层面部署打造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在行业层面部署打造实体化的行业产教融合体;在校企层面部署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显然,这些都指向于通过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系统协同,构建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服务于高质量人才培养。
关键办学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职教“三教改革”的关键部位。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着实体现了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办学优质与否,人才培养质量高低,涉及到职业院校的方方面面。建成300个左右全国性实践中心;建成300所左右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建成一批全国性资源库,带动地方建设1000个左右区域性资源库;建成200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虚仿基地,带动各地1000个左右区域示范性虚仿基地建设,建成1000门左右全国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2000种左右全国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质教材。《通知》就职业教育信息化、专业教学资源库、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一流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数量上的具体目标,由此引导职业院校必须要牢牢抓住办学的根基,进一步固本强基,提质培优,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
落实好11项改革重点任务,最为紧迫的是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这也是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难点所在。11项改革重点任务涉及产教融合、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标杆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一流核心课程建设等,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实施好这些改革任务均是需要大手笔的投入。事实上,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这应当成为一个共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测算,职业教育成本是普通教育成本的3倍。因此,尊重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从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等国家战略上出发,切实把职业教育改革领域的重点任务、关键指标落实落细,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走向深入,就应当着力破解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23470元,比上年增长1.2%。与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较,是增幅最小的。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短板即经费投入不足。为此,要切实盘活金融、财政、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支持职业教育的具体举措;同时要积极强化省级统筹,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再提速”。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